2005-10-13 11:19 PM
如果问女儿:“你最好的朋友是谁?”,女儿一定会指着我说:“是妈妈。”这也是我最开心和最爱听的一句话之一。
自从女儿幼儿园的中班开始,每天晚上睡觉前的几分钟,是我们两个人的谈心的时间。“今天幼儿园里有什么事?”“与小朋友过得好不好?”“学了点什么东西?”,每当我们两个人躺在床上,面对面地说着话时,我感到女儿这时候是最放松的。女儿懂事之后,也喜欢报喜不报忧,虽然平时也经常问她一些幼儿园的事,她大都简单地回答:“挺好的。”但是在睡觉前还是能听到平时不肯说的事儿,有时说着说着会哭起来。
有一次,女儿指着手臂说:“这里痛。”问她:“怎么弄的?”,她说是一位小朋友打的。小朋友为什么要这样呢?她一开始说自己没有错。后来,讲着讲着,她就哭了起来。从她的断言片语中,我知道了,原来,为了一个玩具,女儿因为喜欢这个玩具,想玩一会儿。而别的小朋友也要玩,女儿争不过别人,被那位小朋友推揉了一下。后来老师也出面处理了这件事,要大家有个顺序,可以轮流玩。
显然,女儿把藏在心里的事儿跟我说过之后,心情开朗起来,带着愉快的心情,进入了梦乡。我觉得,平时的一点一滴小事,如果没有及时得到解决,到后来积少成多就会变成负担,也会影响孩子快乐地生活。
女儿是独生子女,平时在家里,一般是我们大人和她玩,或自己一个人玩,所以她习惯于被谦让或独自享受玩具。而幼儿园的小朋友大多不是独生子女,她们习惯于边争吵边玩,也会自己定一些玩耍的规则。所以,她开始在与别的小朋友一起玩时,就不大容易处理好。尽管这样,我还是让她多与不同的小朋友玩耍。在与别的孩子玩耍之中,对提高孩子的社交能力和适应性有很多帮助。
对孩子的关心,不光在身体和学习上,经常参与孩子学校的活动也能在无形中给孩子鼓励。女儿上小学后,学校里有不少父母一起参加的活动,如参观日,运动会,文化周,学校义工等,每次我都尽量抽出时间,与女儿共同参与,这样就比较有共同的话题。
我觉得作为家长,首先要有做听者的姿态,千万不能途中打断孩子的话,这样就给孩子一个信号,妈妈很尊重你,慢慢地她就会说出自己心里的想法,其次,要站在孩子的立场上搞明白孩子为什么会这样想,然后,才能提出合适的建议。与孩子一个等高的视线,让她觉得可以对你无话不说,那么就可以做朋友了。
[ Last edited by 心怡 on 2005-10-14 at 04:10 PM ] |
|